蝌蚪吃同伴主要是因为缺乏食物和为了生存。简单的讲,食物不足时,它们就会互相残杀!

缺乏食物引发竞争

蝌蚪生长需要大量的食物,例如藻类、水草和小型无脊椎动物。当蝌蚪数量众多,但食物供应不足时,生存竞争就变得异常激烈。 例如,在一个小水坑里,数百只蝌蚪争夺有限的藻类,弱小的蝌蚪得不到足够的食物,最终会饿死。 更常见的情况是,强大的蝌蚪为了获得更多食物,会攻击和吞噬较弱的同伴。 实验表明,在食物充足的环境中,蝌蚪自相残杀的情况明显减少。另外,在一个以丰盛的浮游藻为食的大水池或荷塘中与在仅能提供足够一日三餐的食物的较小空间中饲养的相比,这种竞争更轻些或几乎为零!

食性本就包含互相残食

有些种类的蝌蚪,它们的食性本身就包含同类相食。 这意味着,即使食物充足,它们也更有可能会吃掉自己的同伴。 这是一种本能行为,与它们的基因编码息息相关。 例如,某些类型的蟾蜍蝌蚪,尤其是某些地区的青蛙蝌蚪常常以蝌蚪作为主要的或补充的食物,部分可能甚至认为这是营养丰富的蛋白质源与食物供应,其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环境中竞争其他食物的不足。 它们发达的下颚和牙齿结构有利于捕食体型较小的蝌蚪!

生存策略,强者生存

蝌蚪的同类相食是一种自然选择的结果。 能吃掉同伴的蝌蚪,就更有机会获得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确保自己存活下来,并最终变成蛙或蟾蜍。 弱小的蝌蚪被淘汰,这是自然界的残酷法则。可以视之为是一种确保在资源匮乏时,基因更容易传下去的现象,这是自然界的生存竞争的最佳示范. 只有生命力最强、最具适应性的个体得以存留。 因此,“强者生存、适者生存”同样在这个微观世界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