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人员管理:签订保密协议,强化安全意识培训(人员层面)
所有员工和外部合作方在接触敏感文件前,必须签署保密协议(NDA),明确泄密责任。同时,定期开展信息安全培训,通过真实案例让员工意识到“转发=风险”。
✅ 实施建议:
新员工入职必修信息安全课
每季度组织一次“防泄密”演练
对重点岗位(如市场、研发)加强管控
📌 核心作用:提升“人”的安全意识,从“要我防”转变为“我要防”。
3. 技术防护:域智盾软件(技术层面)
使用域智盾软件,对敏感文件进行透明加密。加密后文件只能在公司授权的设备和账号中打开,即使被转发到外部邮箱或U盘,也无法查看内容。
✅ 优势:
透明加密:加密后的文件只能在安装了软件客户端的电脑上正常查看和编辑。即使文件被复制、邮件外发、U盘拷贝或微信转发,接收方在未授权设备上也无法打开,显示为乱码。
外发审批机制:如需将文件发送给外部人员,必须通过系统提交申请,由管理员审批并添加水印或设置时效后方可外发。
外发包: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外发包的最大打开次数、最大访问天数、打开密码,从企业内部进行文件外发预防。
文件外发限制:可以禁止浏览器、程序、外设设备、U盘、邮箱、自定义程序等渠道的外发。
禁止复制、打印、截屏、拖拽:防止员工通过复制内容、截图、拖拽、拍照等方式泄露信息。
离线管控:文件可设置使用期限(如24小时),过期后自动失效,满足临时协作需求的同时,确保文件“收得回、控得住”。
文件操作记录:全面记录所有与文件相关的操作行为,包括文件创建、打开、修改、删除等,实现“全过程可追溯”。
📌 核心作用:技术兜底,确保“拿走也打不开”。
4. 权限控制:限制查看、下载、转发权限(技术+制度结合)
在发送文件时,利用企业协作平台(如钉钉、飞书、企业微信)的权限设置功能,将文件设为“仅查看”“禁止下载”“禁止转发”,并限制访问人员范围。
✅ 示例:
分享链接设置“仅限本企业成员访问”
文件有效期设为24小时,过期自动失效
📌 核心作用:从技术上切断二次转发路径,配合制度执行更有效。
5. 溯源追责:添加水印,泄露可追踪(技术+人员结合)
在查看敏感文件时,自动在屏幕上叠加水印,内容包含员工姓名、工号、时间、IP地址等信息。一旦文件被拍照或截图外泄,可通过水印快速锁定责任人。
✅ 推荐场景:
内部会议演示
财务报表查阅
客户资料调取
📌 核心作用:形成心理震慑,让员工不敢随意转发。
总结
文件二次转发泄密,往往源于“信任链过长”和“权限失控”。真正有效的防护,不是禁止协作,而是让每一次文件流转都可视、可管、可追溯。安全无小事,从管好每一份转发开始,才能真正实现“数据不落地,风险不外溢”。
编辑:小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