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病逝,也就是在曹叡病逝当天,年仅八岁的曹芳正式被立为太子,随即登上了历史舞台!话说曹芳当时只不过一个年仅八岁的幼童,更重要的是曹芳只不过是曹叡的堂侄,那么曹叡何以放心将大魏江山交付给曹芳呢?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隐情呢?
无子,无奈
没有哪个皇帝不想让自己的亲子继承自己的大业,然曹叡却是别无选择,因为他无后了!曹睿其实曾有三个亲儿子,分别是清河王曹囧,繁阳王曹穆,安平王曹殷,但是这三个儿子不幸都夭折了。小儿子曹殷生于公元231年,其后八年曹睿就再也没有亲儿子了,至曹睿死时,他也不过35岁。那么他为什么没儿子呢?原因我认为有两个:
其一,曹睿后期生活奢靡,后宫嫔妃极多,他过于贪图享乐,迷恋于女色。不可否认,曹叡前期确实是一位英明之主,然自从皇太后郭氏病逝后,曹叡好似换了个人似的,大兴土木,广招美女!
其二,曹睿的成长不容易,其母甄姬被杀,逐渐让曹叡形成了一种孤僻高傲的性格,曹丕在世时,曹叡经常担惊受怕,因为随时都可能被废掉太子。而这样的经历对于曹叡来说,无疑是个悲剧。
选立曹芳
曹芳当时也不是没有对手的,毕竟曹氏宗亲那么多,很多人也都盯着这个位子,而且重要的一点是曹芳和曹叡之间的亲缘关系并不深!根据魏氏春秋的记载,曹芳是曹楷的儿子,曹楷是曹彰的儿子,而曹彰是曹操的儿子。也就是说,曹芳只是曹睿的堂侄。当时曹叡的亲侄也不少,像曹寻,曹启还有后来被司马师推上皇位的曹髦都和曹叡有着更亲的关系,那么为何曹叡“舍近求远”,选择了宗室的旁支来继承大统呢?四个字概括便是“防止干政”,毕竟自己的亲兄弟本就身居高位,若他们的儿子继位,难免他们不插上一手,所以曹叡的这个考虑是很英明的。
所以后来曹睿过继了曹芳和曹询作为自己的养子,关于曹询没有过多的记载说明,这也可以理解,毕竟后来当皇帝的是曹芳,而不是曹询。其实当时曹询比曹芳还长一岁,那么为什么曹睿选择曹芳做自己的接班人呢?我猜测这两人的品行应该是差不多的,但从体质上进行对比,曹询就不如曹芳了,后来曹询只活到十三岁就夭亡了,说明他属体弱多病,也许或因此错失大位吧。
托孤不慎
曹叡选择曹芳为继承人是考虑了很多,但不过曹叡为曹芳选辅助大臣的问题上却过于疏忽了,在病危之时匆匆听信了中书刘放,孙资之言立曹爽为大将军,同司马懿共同辅政。一个才疏学浅,外强中干的曹爽,一个狼子野心的司马懿。曹氏安能长久?
( 内容真实性已考证,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