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爪”后来引申出人或动物的指(趾)甲、或动物的脚。比如荀子的《劝学》中就有“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子。“爪”作动物的脚解释的时候有两个读音,一个是“ zhu ǎ”,另一个是指“ zh ǎ o ”。一般来说大型动物的爪,读作“ zh ǎ o ”;小型动物的,读作“ zhu ǎ”。但是并不是所有动物的脚都可以称之为“爪”,如“鸭掌”“熊掌”“马蹄”。

凶猛动物的“爪”往往有锋利的尖甲,和它的牙齿配合就具有更强的护卫能力和攻击能力,因此又引申出了新的义项,就有了“爪牙”一词。我们现在提到“爪牙”往往认为它是一个贬义词,事实上在古汉语中“爪牙”是具有褒义色彩的,指的是护卫之臣、勇猛之将,是帝王身边最为信任之人。《诗经·小雅·祈父》中有“祈父,予王之爪牙”的诗句,意思是大司马呀,我就是君王的武士。清代顾炎武 《日知录·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中说:“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告诉我们:忠心耿耿之士懈怠了,国家的许多事情就会被荒疏,如果没有了忠勇的护卫之臣,国家就会被别国侵扰。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爪牙之士,如汉刘邦之樊哙,三国刘备之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曹操之许褚、典韦,唐李世民之秦琼、尉迟恭。

“爪牙”是主人身边得力的助手,如果助纣为虐就是作恶的帮凶,于是“爪牙”在感情色彩上发生了逆转,引申出为虎作伥的帮凶、走狗、鹰犬这样的词义。现在“爪牙”的褒义色彩已完全消失,只有贬义的帮凶之意了。

下面我们再介绍几个带有“爪”字的成语。

1.鸿爪雪泥:比喻往事留下的痕迹。出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雪上偶然留爪印。”

2. 鼓吻奋爪:张牙舞爪。形容猛兽凶恶可怕,也比喻猖狂凶恶。比如明·马中锡《中山狼传》中说:“言下狼复鼓吻奋爪以向先生。”

3.雾鳞云爪:比喻藏头露尾,畏首畏尾。

4.修鳞养爪:比喻保养、积蓄战斗力。

5.东鳞西爪:原指画龙时,龙体被云雾遮住,只是东边画一片龙鳞,西边露一只龙爪,不见龙的全身。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Q

本期试题

1. 你还能说出哪些带有“爪”字的成语?

2. 看拼音,写词语。

(1)jiùyóuzìqǔ(成语,遭受责备、惩处或祸害是自己造成的) (2)传说中的“三皇” Fúxī( )、Shénnónɡ ( )、Suìrén ( )

(3)“天干中的十个字”甲、乙、丙、丁、wù () 、jǐ ( )、ɡēnɡ( )、xīn( )、rén( )、ɡuǐ(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