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有许多历史故事。(示意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当然了,上述这个说法这是民间传说,真实的历史记载是另一个故事了。

据史书记载,蜀汉亡后,刘禅移居魏国都城洛阳,封为安乐县公(常璩则作北巫县安乐乡公)。某日司马昭设宴款待刘禅,嘱咐演奏蜀乐曲,并以歌舞助兴时,蜀汉旧臣们想起亡国之痛,个个掩面或低头流泪。独刘禅怡然自若,不为悲伤。

司马昭见到,便问刘禅:“安乐公是否思念蜀?”刘禅答道:“此间乐,不思蜀也。”他的旧臣郤正闻此言,趁上厕所时对他说:“陛下,下次如司马昭若再问同一件事,您就先注视着宫殿的上方,接着闭上眼睛一阵子,最后张开双眼,很认真地说:‘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啊!’这样,司马昭就能让陛下回蜀了。”

▲刘禅有许多历史故事。(示意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刘禅听后,牢记在心。酒至半酣,司马昭又问同样的问题,刘禅赶忙把郤正教他的学了一遍。司马昭听了,即回以:“咦,这话怎么像是郤正说的?”刘禅大感惊奇道:“你怎么知道的呀!”司马昭及左右大臣哈哈大笑。

司马昭见刘禅如此老实忠恳,曾经评价到“人之无情,乃可至于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从此再也不怀疑他,刘禅就这样在洛阳度过余生,也是"乐不思蜀"一词的典故。

西晋晋武帝泰始七年(271年),刘禅去世,谥刘禅为思公。

刘禅太子刘璿在钟会之乱中丧生,按次序应该立次子刘瑶为继承人,但刘禅偏爱六子刘恂,立刘恂为继承人,旧臣文立劝谏,不听,于是刘恂袭为安乐公。

▲刘禅有许多历史故事。(示意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参考资料:《三国志》、《蜀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