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垡镇空港新苑六里社区以“风华六里”党建品牌为引领,持续深化“红网微格”治理模式,将党的组织优势切实转化为治理效能,把服务触角延伸至居民家门口,探索出一条精细化、智慧化、人文化的治理新路径。
空港新苑六里社区是典型的回迁安置社区,由13、14、15号院组成,共22栋楼、2514套住房,承载着1509户居民的生活。作为拆迁安置社区,居民面临着生活习惯转型、社区观念薄弱、参与意识不足等难题,社区治理参与率低的局面亟需转变。
贴近民情找方向,奠定治理基础
“多听一句家常话,就能多解一个烦心事。”社区党支部书记赵魁的这句朴实话语,成为社区治理破局的起点。从“拉家常”到“爬楼走访”,社区工作者用脚步丈量民情,累计开展800余次入户走访、组织100余场“逢五议事”,摸清了回迁居民对公共事务参与度低、文化活动形式单一的特点。正是这一次次的贴近,让社区找准了“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服务”的治理方向,为后续创新举措奠定了基础。
创新方法建机制,完善治理框架
随着走访的深入,社区将实践经验升华为系统化治理体系。经过反复打磨,“六个一工作法”与“六心工作准则”应运而生,构建起党建引领下的多元协同治理框架。
“六个一工作法”筑牢治理根基:“一户一档”摸清居民结构,为特殊群体建立专属服务档案;“一卡一箱”畅通诉求渠道,便民联系卡与民情意见箱让居民“有处说话”;“一线一会”高效响应需求,24小时民情热线与定期民情分析会确保“事事有回音”。这一方法将社区划分为48个微网格,由楼门长担任格长,通过单元微信群实时传递信息、收集问题,形成“微格响应—社区联动—闭环解决”的快速机制。
“六心工作准则”将理念转化为行动:强化党建引领守“初心”,以“党建+网格”“党建+文化”激活治理动能;做好接诉即办暖“民心”,推动“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转型;回应居民诉求有“耐心”,通过“书记热线”“包楼制”实现“问题上门解决”;帮扶助困献“爱心”,针对特殊群体开展精准志愿服务;丰富文化生活聚“人心”,培育9支文艺团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志愿服务送“真心”,为居民提供有温度、有深度的志愿服务。
聚焦实效显成果,提升治理效能
志愿服务成为治理生力军。“帮帮团”从最初的85人发展到350人,退伍老兵服务队40余人主动参与,完成日常巡逻、门岗值守、桶前值守、矛盾调解等志愿服务300余次;律师志愿者余玉洁用专业知识解决10余起租房纠纷,“有事找帮帮团”成了居民口头禅,2022年社区荣获“首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
文化活动凝聚社区认同。遗失多年的“诗赋弦”重焕生机,其经典选段《秃子换》获镇级好评;小车会、舞龙队等9支文艺团队全年开展活动30余场,合唱团获区级合唱比赛银奖,让居民在文化交融中增强社区归属感。
绿色实践引领生活新风尚。社区开展“资源回收”活动,在各院设回收点并固定时段进行回收,回收价格高于市场价。活动开展后,有效缓解了楼道乱堆乱放情况,社区消防安全隐患大大降低。
治理效能持续提升。通过“逢五议事”收集意见20条、解决诉求17件,补修道路350平米、增设充电点15处;“为居民办实事”小程序解决问题18件,居民满意率达100%。
空港新苑六里社区的探索实践,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缩影。通过织密建强组织体系“红网”,做精做细服务管理“微格”,插上智慧赋能“翅膀”,厚植社区文化“底蕴”,空港新苑六里社区正朝着“组织有力、治理有效、服务精准、智慧敏捷、活力充盈、和谐宜居”的幸福家园坚实迈进!
来源:榆垡镇
编辑:曹蕾
审核:张晶晶 陈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