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发作性睡病患者疾病经济负担与生命质量研究》,我国超过一半的发作性睡病患者存在误诊经历,通常被误诊为精神或心理障碍,多数患者为了确诊疾病曾辗转去多家医院就诊,成人患者平均确诊时长为2.98年,儿童/青少年患者平均确诊时长为0.7年,儿童/青少年患者平均确诊时长低于成人患者,也提示我国发作性睡病的诊断水平在不断提升。同时,发作性睡病患者普遍有很高的治疗需求,在满分为10分的评估中,儿童患者/家属的评分平均为9.3分,成人患者评分为7.7分。然而大部分接受现有药物治疗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程度都不高,且存在药物治疗可持续性的困扰。

目前在我国上市的常用药物均无发作性睡病适应症,且多数为一类精神管控药品,处方管理严格,患者用药极其不方便,极大降低了药物可及性。陷入疾病之“困”与诊疗之困当中,发作性睡病患者的需求亟待被满足。

走出“困”境,多项研究验证替洛利生安全有效

替洛利生是一种选择性组胺H3受体反向激动剂,在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分别获得了孤儿药认定,并且被美国FDA认定为突破性治疗药物。

替洛利生是在全球范围内唯一获得发作性睡病适应症,并且同时被美国、欧洲和中国指南推荐的非精神管控类药物。在《中国发作性睡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2版)》中,替洛利生被推荐用于发作性睡病的一线治疗,针对发作性睡病的核心症状“日间过度嗜睡”、“猝倒”、“入睡前幻觉”和“睡眠瘫痪”(合称“四联症”),替洛利生都获得了指南的I级推荐(最高推荐级别)和A级证据(最高证据级别),并且是唯一获此推荐且在我国获批上市的药品1。

替洛利生已在多项研究中显示出显著的疗效和可靠的安全性: